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信息报道

上海市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专委会会议暨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学术报告会顺利召开

     8月18日,上海市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委会会议暨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学术报告会在美丽的奉贤金海湖畔召开,本次学术报告会也作为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系列学术论坛之一——抗体药物研究与应用分论坛。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本次专委会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上午的专委会会议上,专委会主任委员江文正教授对专委会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虽然2021年专委会部分工作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顺利组织了2021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委会学术报告会,协办了第23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分论坛和第七届生物药物创新及研发国际研讨会两个国际会议,并推荐了专委会专家在两个论坛中做学术报告。此外,我们部分专家还组织科普会议或在主流媒体上开展科普讲座。同时,江文正主任委员还对今年专委会的工作设想和计划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学术活动方面,除了继续协办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和第八届生物药物创新及研发国际研讨会外,还将协办第九届国际生物药大会(杭州)和组织2022年专委会学术年会暨青年论文报告会。此外,会议还就专委会下设青年委员会事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随后的发言和讨论环节中,委员们积极交流各自所在单位的平台特色和自己的科研进展,并对专委会的工作献计献策。

图片

图片

下午13:30分,由专委会组织的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学术报告会按时开始,报告会上半场由专委会李孟捷副主任委员主持。复旦大学药学院鞠佃文教授以《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为题,分享了自己课题组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抗体药物设计、筛选和组合应用的研究成果。

图片


     随后,上海洛启生物的创始人、CEO、总经理万亚坤博士以《纳米抗体产业化研究》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在纳米抗体药物的筛选、成药性研究到开发整个研发过程的经验和成果,并全面介绍了纳米抗体在成药性方面的优势。

图片


     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的任大伟副主任从科技发展中心抗体药物中试服务平台的软硬件条件和功能定位出发,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医药科技发展中心抗体药物中试服务平台为生物药物创业团队或公司的项目推进进行赋能。平台不仅专业,同时具有公共服务平台属性,服务于上海市的生物药物转化。

图片


     学术报报告会上半场的最后一位报告嘉宾是上海祥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赵文祥博士带来的《PCC阶段抗体类生物药的发现》经验分享。赵文祥博士从适应症选择、抗体发现、抗体分子知识产权、抗体药物结构设计、抗体候选分子筛选的自动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详细的讨论。

图片


     学术报告会下半场由专委会杨青副主任委员主持,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路惠丽副研究员以《基于IL-15的新型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药物设计与开发》为题,分享了免疫细胞因子设计方面的思考。路惠丽副研究员从免疫细胞因子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和免疫细胞因子肿瘤特异性富集的特点讲起,以PD-L1/IL-15免疫细胞因子为例,分享了自己团队在免疫细胞因子的设计和作用机制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

图片

     三生制药BD副总监许丹女士以《中国CDMO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向大家介绍了目前我国生物药物CXO环境的变化。随着我国生物药物的不断发展,CXO的业态开始从片面追求速度开始走向综合平衡,技术方面也由封闭走向开放和共享。许丹女士对三生制药的CDMO业务定位以及产能分布也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图片


     学术报告会的最后一个报告由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岗博士以《双抗工艺和分析开发中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题和大家分享了双特异性抗体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问题和解决方案。黄岗博士以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双特异性抗体中主要难去除杂质的来源、种类,并给出了纯化工艺建立时需要考虑的技术关键。

图片

     整个学术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现场汇聚了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气氛热烈,嘉宾和报告专家互动积极。

图片


     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 (BIO-FORUM)是上海生物与医药领域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创办于1996年,已发展成为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是上海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上海市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委会作为该国际会议的协办单位,组织和承办抗体药物研发与应用分论坛。专委会特邀抗体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学者或行业专家作专题报告,报告专家分别从抗体研发的基础研究、质量控制、中试服务平台建设等多角度介绍抗体研发及应用方面的进展,为抗体药物领域的产学研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 撰稿:袁运生
  • 审核:江文正、刘丙龙